关索庙
关索庙朗读关索危岭在何处,猿梯鸟道凌青霞。
千年庙貌犹生气,三国英雄此世家。
月捷西来武露布,天威南向阵云赊。
行客下马一酎酒,候旗风偃寒吹笳。
摘要
杨慎的《关索庙》是一首咏史诗,借古抒怀,表达对历史人物忠孝精神的赞颂。诗中“青草仍埋短刀血,黑山不断长戈吼”以苍凉意象描绘古战场遗迹,暗含对关索(传说中关羽之子)忠勇形象的追思。后两句“自来忠孝人,谁不祈遐寿”点明主旨,既赞颂忠孝者的精神不朽,又隐含对生命有限的感慨。全诗通过虚实结合的笔法,将历史传说与人生哲思相融合,在冷峻的战争场景描写中升华出对传统道德价值的肯定。杨慎作为明代著名学者,此诗既展现其史学功底,又体现儒家文人追求忠孝节义的精神内核。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律以关索岭为背景,通过雄浑的笔触勾勒出险峻山势与历史风云。首联以"猿梯鸟道"的夸张手法描绘山势之险,又以"凌青霞"赋予其超然意境。颔联巧妙地将千年古庙与三国英雄相联系,时空交叠中见沧桑。颈联转入战争意象,"武露布"与"阵云赊"的对仗工稳而气势磅礴。尾联笔锋陡转,写行客祭酒、风吹画角的场景,在肃杀中透出人文温情。全诗将山水形胜与历史咏怀熔于一炉,既见杜甫沉郁顿挫之风,又具李贺奇崛峭拔之致,堪称怀古佳作。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