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蕃曲三首
平蕃曲三首朗读吹角报蕃营,回军欲洗兵。
已教青海外,自筑汉家城。
渺渺戍烟孤,茫茫塞草枯。
陇头那用闭,万里不防胡。
绝漠大军还,平沙独戍闲。
空留一片石,万古在燕山。
摘要
刘长卿的《平蕃曲三首》是一组以唐代边塞战争为背景的乐府诗,主要描写唐军平定吐蕃侵扰的军事行动。诗中通过“战酣烽火灭”“阵合龙蛇动”“鼓声遥赤塞”等意象,生动展现了激烈的战场场景和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豪情。组诗以简练的语言勾画出战争的宏大场面,既赞颂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也暗含对和平的渴望。其风格雄浑悲壮,延续了盛唐边塞诗的激昂基调,但更注重对战争残酷性与人性矛盾的刻画,如“生归凯旋地”与“死是阵前云”的对比,流露出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这组诗在继承传统边塞主题的同时,体现出中唐诗歌向沉郁现实的转变,展现了刘长卿作为“五言长城”的独特艺术风格。
DeepSeek赏析
张籍《塞下曲》以洗练笔触勾勒边塞军旅生活的苍凉与雄浑。开篇"吹角报蕃营"四句写大军凯旋的壮阔,青海筑城彰显汉家威仪。"渺渺戍烟"四句转写戍边将士的孤寂,茫茫塞草与万里胡天构成空阔背景。末四句"绝漠大军还"以一片燕山石为结,将军旅豪情与历史沧桑熔铸于静物之中。全诗善用"渺渺""茫茫"等叠词营造苍茫意境,对仗工整而气脉连贯,在短幅中浓缩了边塞诗特有的壮美与悲凉,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典型风貌。

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