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瞻送蒲石
谢景瞻送蒲石朗读老子书斋可,虚明小弟成。
已交庭草翠,可少石蒲清。
拜受吾侪感,携擎此老情。
虚灵终藉服,岂但得长生。
摘要
庄昶的《谢景瞻送蒲石》是一首明代文人间的酬赠诗,借友人赠送的蒲石表达了对自然意趣的向往与淡泊心境的追求。诗中"蒲"指菖蒲,象征高洁品格;"石"寓意坚贞气节,两者结合既是对友情的珍视,也是自我人格的写照。诗人以"坐对苍茫万古心"的意境,将方寸蒲石与天地永恒相联结,通过"小池风雨"的日常场景,展现文人雅士在细微处体悟天地的精神境界。作品延续了宋明理学"格物致知"的哲学思辨,同时蕴含着陶渊明式的隐逸情怀,语言简淡而意蕴深远,体现了庄昶作为理学家兼诗人的独特创作风格。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简朴语言描绘书斋景致,道出文人雅趣。"虚明小弟成"四字巧妙双关,既指书斋环境清幽,又暗喻心境澄明。"庭草翠"与"石蒲清"对仗工稳,勾勒出清雅脱俗的意境。后四句笔锋一转,由景入情,"拜受"、"携擎"二词含蓄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之情。结句"虚灵终藉服"升华主题,点明文人以清净自守,不徒求长生的精神追求。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展现了传统文人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