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读书朗读寂理存太素,持满无纤遗。
群生挟以动,日接忘荡怡。
林篁翠相媚,幽鸟停且飞。
微觉远风至,时有烟光霏。
读书坐晨夕,新悦古与依。
秉默涤外滓,逍遥何是非?
摘要
姚燮的《读书》是清代文人反思知识追求与人生价值的重要诗作。诗中"读书如游山,浅深在异境"以登山喻读书,揭示了不同层次的阅读体验对应着不同的精神境界。诗人通过"渊渊挹其波,浩浩饮其渌"等意象,展现了知识的浩瀚与思想碰撞的壮美。在科举制度僵化的背景下,姚燮提出"古人不可作,厥义吾自领"的独立思考主张,强调读书应突破文本表层,直抵思想本质。全诗贯穿着"意得神自超,理惬身亦静"的哲学思考,将知识积累升华为心灵修养的过程,既批判了功利性读书的弊端,又构建了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价值体系。这种将读书体验与生命感悟相融合的创作手法,展现了清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觉醒。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闲适自得之笔,勾勒出一幅超然物外的隐逸图景。"寂理存太素"四句,揭示诗人持守朴素本真的处世态度。"林篁翠相媚"四句,通过翠竹幽鸟、远风烟光的细腻描绘,展现自然之趣。末四句更见诗人读书养性、涤除尘滓的潇洒襟怀。全诗语言清新淡雅,意境空灵澄澈,将老庄无为思想与山水清音完美融合,体现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