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上林殿院次公 其三

上林殿院次公 其三朗读
出自宋代徐积的诗词

衰翁大半白髭须,活到明年六十馀。

未死须为治河说,此生难就赈饥书。

西庵共坐诸僧榻,南郭亲逢大使车。

记得偶同诗韵否,淮东使者亦嗟歔。

摘要

徐积的《上林殿院次公 其三》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通过描写上林殿院的壮丽景象,暗含对朝廷政治生态的隐晦讽喻。诗中“朱门画戟拥晴霞”以富丽堂皇的意象开篇,展现权贵门庭的显赫;“数枝寒玉倚冰纱”则笔锋陡转,借梅竹意象暗喻士人的孤高气节。尾联“莫道长安行乐地,空令岁月易蹉跎”直指京城浮华背后的人生虚度之叹,体现了徐积作为理学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该诗继承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将景物描写与政治隐喻相结合,在北宋理学诗派中具有独特价值,展现了诗人既关注现实又追求道德理想的双重精神境界。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自嘲的口吻道出暮年心境,开篇"衰翁大半白髭须"勾勒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形象。"活到明年六十馀"一语双关,既写实又暗含对生命的感慨。中间两联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展现出诗人虽已年老却仍心系民生的情怀,"治河说"与"赈饥书"的对举尤见其忧国忧民之思。后两联笔锋一转,写与友人聚首的温馨场景,"西庵共坐"与"南郭亲逢"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尾句"淮东使者亦嗟歔"更添几分人世沧桑的况味。全诗语言朴实而意蕴深远,将个人生命体验与社会关怀融为一体,体现了传统文人的精神境界。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