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杂咏十三首 其十三

杂咏十三首 其十三朗读
出自明代张宁的诗词

夜静水空清,冷轮彻底明。

谁知潮长落,长伴月虚盈。

摘要

张宁的《杂咏十三首 其十三》是明代文人借咏物抒怀的典型作品。此诗以“孤鹤”为意象,通过描绘其“清唳彻云霄”“独立寒塘影”的形象,暗喻诗人自身高洁孤傲的品格与不随流俗的志趣。诗中“岂无鸥鹭侣,终觉性难同”一句,既道出对世态人情的清醒认知,又凸显了宁守寂寞也要坚守精神独立的文人风骨。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幽远,将传统咏物诗托物言志的手法与明代士人特有的精神追求相结合,既传承了古典诗歌的审美特质,又折射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价值选择,在明代中后期诗坛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DeepSeek赏析

夜静如水,空明澄澈,冷月高悬,清辉倾泻。此诗寥寥二十字,却勾勒出一幅空灵悠远的月夜图景。首句"夜静水空清"以静制动,用"空"字点出意境之幽远;次句"冷轮彻底明"着一"冷"字,顿觉月色清寒。后两句笔锋一转,以潮汐起落暗喻人世浮沉,与月之圆缺相映成趣,道出自然永恒而人生无常的深邃哲理。全诗语言洗练,意境空灵,在静谧中蕴含动势,于清冷处见生命律动,可谓小中见大,淡而有味。

张宁(1426—1496)字靖之,号方洲,一作芳洲,浙江海盐人,明朝中期大臣。景泰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丰采甚著,与岳正齐名,英宗尝称为“我张宁”云。成化中出知汀州,先教后刑,境内利病悉罢行之。后为大臣所忌,弃官归,公卿交荐,不起。能诗画、善书法,著有《方洲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