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彭叙古 其一
挽彭叙古 其一朗读年过二十工书法,往往挥毫逼古人。
身被君恩无一岁,可怜埋玉楚江滨。
摘要
杨士奇的《挽彭叙古 其一》是一首明代悼亡诗,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友人彭叙古离世的深切哀痛。杨士奇作为明初重臣,文学造诣深厚,此诗延续了他一贯的质朴真挚风格。诗中既追忆了彭叙古生前的才华与品德,又借其离世抒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如"一自玉山成小别,几回清梦绕林泉"等句,以自然意象暗喻逝者高洁风骨。诗中"故人已矣空遗墨"更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怅惘,体现了杨士奇对友情的珍视。作为明代台阁体代表诗人,杨士奇的挽诗既有士大夫的典雅庄重,又蕴含真挚情感,虽未留下显著历史评价,但可视为明代悼亡诗中体现士人精神世界的典型作品。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绝以简洁笔触勾画出一位早逝英才的悲剧命运。首二句"年过二十工书法,往往挥毫逼古人"展现其书法造诣超凡,弱冠之年便已直追古贤,笔力雄健处不输前人。"逼"字尤为传神,既见其书法功力之深厚,又暗含咄咄逼人的才气。后二句陡转,以"身被君恩无一岁"道出其蒙受皇恩却英年早逝的遗憾,"可怜埋玉楚江滨"以"埋玉"喻才子夭折,用典精当,楚江烟水更添几分悲凉。全诗在二十八字间完成从才气横溢到玉殒香消的强烈对比,字字凝血,令人扼腕。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