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竹寄俞朝宗先生
写竹寄俞朝宗先生朗读与君一别十年馀,每见人来问起居。
尽说丰神清似竹,霜明须发影疏疏。
摘要
王绂的《写竹寄俞朝宗先生》是明代一首以竹喻志的题画诗,展现了作者借物抒怀的文人雅趣。王绂作为明初著名画家,尤擅墨竹,此诗应是为友人俞朝宗所作画竹的题诗。诗中通过描绘竹子的清瘦风骨与幽独品格,如“瘦倚秋烟立”“虚心抱幽独”等句,既赞美了竹的自然形态,更托物言志,将竹的挺拔坚韧、不染尘俗之态,投射为文人坚守节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末句“永托金石交”以竹喻情,既表达了对友人高洁品格的称颂,也暗含对彼此友情如金石般坚固的期许。全诗语言简淡,意境清远,将诗、画、人格融为一体,体现了王绂作为文人画家“以诗入画,以画传诗”的艺术特色,被后世视为明代题画诗中借物咏怀的典范之作。
DeepSeek赏析
岁月如梭,别后重逢的情谊在诗中跃然纸上。诗人以"十年馀"点明时光流逝之久,以"问起居"道出友人牵挂之深。"丰神清似竹"的比喻既写出对方高洁风骨,又暗含文人雅趣,而"霜明须发"四字更是精妙,既描绘出友人两鬓斑白的形象,又暗示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之感。全诗语言清雅,感情真挚,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动人的故友重逢图,令人读来不禁想起那些在光阴长河中渐行渐远却又始终牵挂的情谊。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诗词推荐
- 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
-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
- 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唐代: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