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同孔常父作张夫人诗

同孔常父作张夫人诗朗读
出自宋代苏辙的诗词

女子勿言弱,男儿何必强。

君看张夫人,身举十五丧。

头上脱笄珥,箧中斥襦裳。

筑坟连丘山,松柏郁苍苍。

亲戚不为助,涕泣感道傍。

昔有王氏老,身为尚书郎。

亲死弃不葬,簪裾日翱翔。

白骨委庐陵,宦游在岐阳。

一旦有丈夫,轩轩类佯狂。

相面识心腹,开口言灾祥。

嗟汝平生事,不了令谁当。

汝身暖丝绵,汝口甘稻粱。

衣食未尝废,此事乃可忘。

一言中肝心,投身拜其床。

傍人漫不知,相视空茫茫。

终言汝不悛,物理久必偿。

儿女病手足,相随就沦亡。

鄙夫本愚悍,过耳风吹墙。

明年及前期,长子忧骭疡。

一麾守巴峡,双柩还故乡。

弱息虽仅存,蹒跚亦非良。

谁言天地宽,纲目固自张。

古事远不信,近事世所详。

企张非求福,祸败当惩王。

〈嘉祐末年,李士宁言,王君事于右扶风,其报甚速。

张夫人,南都人,孔推官常甫作诗言其贤,邀余同作,并言李生事,或足以警世云。

〉主

摘要

苏辙的《同孔常父作张夫人诗》是一首颂扬女性品德的诗作。此诗是苏辙与友人孔平仲(字常父)共同为张夫人所作,旨在赞美张夫人的德行与家风。诗中通过叙述张夫人持家有道、教子有方的事迹,展现了她作为贤妻良母的典范形象,体现了传统儒家文化中对女性“妇德”的推崇。苏辙以平实凝练的笔触,既表达了对张夫人高尚品格的敬重,也借此传递了对家庭伦理与社会教化的重视。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苏辙的诗歌常关注现实生活与道德主题,此诗延续了他一贯的质朴文风,虽未在文学史上引起广泛讨论,但作为宋代士大夫家庭文化的一扇窗口,具有反映当时社会价值观念的意义。

DeepSeek赏析

这首叙事诗以对比手法展现两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张夫人丧夫后独立操持十五场丧事,脱簪弃服,亲筑坟茔,其坚韧品格与孝道精神令人动容。而王尚书郎身为显宦却弃亲不葬,只顾宦游享乐,终遭天谴报应。诗人通过"筑坟连丘山"与"白骨委庐陵"的意象对比,强化了道德批判。结尾"企张非求福,祸败当惩王"点明创作主旨,借古讽今,以张氏之贤反衬王氏之恶,警示世人勿忘人伦大义。诗歌语言质朴有力,叙事中寓含强烈的情感倾向,体现了儒家伦理观念对社会风气的规训作用。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