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
芙蓉朗读赞重清芳却恨迟,诗人曾费几多词。
春风无限无名草,莫道芙蓉不遇时。
摘要
祝允明的《芙蓉》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芙蓉花的清丽风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与高洁品格的追求。诗中“江边谁种木芙蓉,寂寞芳姿照水红”以芙蓉孤傲独立的形象起笔,暗喻文人雅士在世俗中坚守自我的精神境界。后两句“莫怪秋来更多怨,年年不得见春风”借物抒怀,表面写芙蓉无法享受春光的遗憾,实则暗含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流露出对才华未遇知音的惆怅。祝允明作为明代“吴中四才子”之一,其诗风兼具豪放与婉约,此诗在简练语言中巧妙融合了物象与心境,既展现了他寄情山水的文人意趣,也折射出传统士大夫对精神独立与理想境界的永恒追求。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词以"赞重清芳却恨迟"开篇,巧妙地点出诗人对美好事物姗姗来迟的感慨。"诗人曾费几多词"一句,既是对前人吟咏的回顾,也是对自我创作的省思。后两句"春风无限无名草,莫道芙蓉不遇时"运用对比手法,将无名草木与高贵芙蓉并置,暗示机遇无处不在。全诗语言简洁凝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不必强求时运,万物自有其绽放的时节。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