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寄刘铭伯

寄刘铭伯朗读
出自清代丘逢甲的诗词

昨梦君从海上归,十峰轩畔解征衣。

觉来江浦潮初上,夜半开门月满扉。

摘要

丘逢甲的《寄刘铭伯》是清末台湾沦陷后创作的一首七律,寄托了作者对故土台湾的深切怀念与对时局的悲愤。诗中“沉郁苍凉”的笔调,既勾勒出台湾被割让后“海气昏昏天又阴”的压抑景象,又通过“生逢割地亦徒吟”的苦涩自嘲,折射出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际的无力感。尾联“卷土重来心未已,移山敢笑愚公愚”则迸发出不屈的斗志,将收复河山的决心比作愚公移山,彰显出坚韧的民族气节。此诗被视作近代爱国诗歌典范,章太炎曾评丘诗“语多激越”,恰印证了诗中交织的哀痛与抗争双重情感,记录着台湾士人在历史剧变中的精神图谱。

DeepSeek赏析

昨夜梦中见君从海上归来,在十峰轩旁解下征衣。醒来时江畔潮水初涨,夜半推开门扉只见月光满室。此诗以梦境与现实的交织,描绘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梦中相逢的喜悦与醒来后的怅惘形成鲜明对比,潮水与月光的意象更添几分清冷孤寂。语言简净而意境深远,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静谧的夜境,以及诗人内心绵长的情思。整首诗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余韵悠长。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