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奉送大司寇应公还天台

奉送大司寇应公还天台朗读
出自明代王世贞的诗词

投劾心初遂,生平节未磷。

两朝均出入,一代借陶甄。

有念俱生物,无营独任真。

向传铜柱徼,曾拥绣衣巡。

羌笮乾坤尽,甘棠雨露匀。

戢兵驱揖让,吹律起沈沦。

直道萋菲易,归装薏苡贫。

至今看颂德,犹自满文身。

海岱严旌钺,阿衡领缙绅。

名齐山相远,治访盖公纯。

北斗官逾贵,西曹法转新。

自来惟重意,或少不冤民。

在宥求明主,遗安惠老臣。

但无惭竹简,何必问蒲轮。

瀑布遥飞汉,衡门岂避秦。

月来天柱晓,花发石桥春。

白首风波隔,红颜药物亲。

栖迟馀故吏,黯淡走庸人。

拙计穷缘木,微才老积薪。

空为国士语,南望重伤神。

摘要

《奉送大司寇应公还天台》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为送别刑部尚书应大猷归隐天台所作的一首赠别诗。王世贞作为"后七子"领袖,诗中既延续了复古派注重格调法度的特点,又融入了对友人仕途功业的赞颂与隐逸情怀的追慕。作品通过描绘应公执法严明、德高望重的形象,赞颂其"秋霜肃台端,春日煦林表"的刚柔并济风范,既肯定其刑狱之职的功绩,又暗含对宦海沉浮的感悟。结尾"倘遇紫芝客,试鸣金石声"巧妙化用典故,将应公归隐与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相比拟,既寄托了对其功成身退的祝福,也折射出明代士大夫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寻求平衡的精神追求。此诗虽非王世贞最负盛名的作品,但凝练的语言与深沉的情思仍展现出其驾驭律诗的深厚功力。

DeepSeek赏析

此诗笔力雄浑,气韵沉郁,展现出一位历经宦海浮沉的士大夫之胸襟。开篇"投劾心初遂"二句直抒胸臆,道出辞官后仍持守节操之志。全诗以"两朝均出入"为经,以"一代借陶甄"为纬,交织出仕途起伏的人生轨迹。诗中"铜柱徼"、"绣衣巡"等意象,既显昔日宦游之荣,又含今朝归隐之思。末联"空为国士语,南望重伤神"尤为动人,将壮志未酬之憾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全篇用典精当,对仗工稳,既不失庙堂之正气,又兼具林泉之逸韵,堪称将个人际遇与时代风云完美结合的佳作。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官刑部主事,累官刑部尚书,移疾归,卒赠太子少保。好为古诗文,始于李攀龙主文盟,攀龙死,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嘉靖以来首辅传》、《觚不觚录》、《弇州山人四部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