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赵户部良弼官署西园同郑山人中伯醉赋四首 其二
薄暮赵户部良弼官署西园同郑山人中伯醉赋四首 其二朗读要识为农苦,官园半亩禾。
有才知计远,无事阅书多。
童子琴樽待,山人杖屡过。
长吟见幽意,独鸟下庭柯。
摘要
谢榛是明代著名诗人,属于"后七子"流派。这首《薄暮赵户部良弼官署西园同郑山人中伯醉赋四首 其二》,创作于他与友人赵良弼(户部官员)和郑山人(中伯)在官署西园薄暮时分醉酒赋诗的雅集场合。诗中通过描绘园中暮色、饮酒欢聚的场景,表达了超脱世俗、追求闲适自由的思想,流露出对友情和自然之美的深切赞美。谢榛的诗风豪放飘逸,在明代文学中备受推崇,展现了其作为隐逸诗人的独特情怀。
DeepSeek赏析
这首小诗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文人雅士的闲适情怀。首联"要识为农苦,官园半亩禾"开门见山,道出农耕之艰辛,却又以"官园"暗示隐士身份。颔联"有才知计远,无事阅书多"勾勒出高士形象,既有经世之才,又享闲读之乐。颈联"童子琴樽待,山人杖屡过"更添生活情趣,琴酒相伴,隐士往来。尾联"长吟见幽意,独鸟下庭柯"以独鸟归巢之景,烘托出诗人独坐长吟的幽寂心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清远,于平淡处见真趣,在寻常中显高雅,体现了传统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境界。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