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与晓沧游西湖山作六首 其六
岁暮与晓沧游西湖山作六首 其六朗读十万人家山作屏,濛濛入望海云青。
更无老铁风流笔,冷坐乘风待月亭。
摘要
丘逢甲的《岁暮与晓沧游西湖山作六首》其六,是这位近代爱国诗人于清朝末年流亡大陆期间创作的组诗之一。在岁暮时节,丘逢甲与友人晓沧游历杭州西湖山丘,诗中描绘了冬日山水的苍凉景致,抒发了对时光飞逝、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慨,并寄托了对故土台湾的思念以及对国家衰亡的忧患情怀,体现了丘逢甲一贯的炽热爱国精神。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在近代文学中被视为丘逢甲代表作品之一,深受后人推崇,彰显了其诗歌在激励民族觉醒中的重要作用。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绝以壮阔的山水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苍茫辽远的画卷。首句"十万人家山作屏"气势磅礴,以夸张手法表现山势之雄伟,犹如天然屏障守护万家。次句"濛濛入望海云青"转向远景,描绘海天相接处云雾缭绕的朦胧景象。后二句转入抒怀,"更无老铁风流笔"暗含对往昔文采风流之人的追忆,末句"冷坐乘风待月亭"则透出孤寂清冷的意境,诗人独坐亭中,以清风为伴,静待明月升起,流露出超然物外的心境。全诗笔力雄健,意境深远,在壮阔的自然景观中寄寓了深沉的文人情怀。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