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送王居士游越

送王居士游越朗读
出自唐代皎然的诗词

野性配云泉,诗情属风景。

爱作烂熳游,闲寻东路永。

何山最好望,须上萧然岭。

摘要

《送王居士游越》是唐代诗僧皎然创作的一首五言送别诗。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江南成为文人避世修行的胜地,皎然在湖州与居士王姓友人分别时写下此作。诗中通过"野寺""青山""孤云"等意象,既描绘了越地(今浙江)的清幽山水,更以"云归"隐喻修行者超然物外的境界。全诗语言简淡空灵,在表达对友人旅途关切的同时,更传递出对隐逸修行的向往。皎然作为禅僧诗人,将佛理禅意自然融入离别之情,形成"清机逸响,闲雅自如"(《四库全书总目》评皎然诗语)的独特风格,展现了中唐禅诗化俗为雅的审美特质。

DeepSeek赏析

这首五言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文人雅士的山水闲游图。"野性配云泉"一句,将天性自由与山水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襟怀。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烂熳游"三字尤为传神,既写出游兴之浓,又暗含诗情之真。"何山最好望"一问一答,不着痕迹地引出萧然岭的胜景,更显诗人对自然的挚爱。诗中"闲寻"二字,恰是整篇诗眼,道出了中国文人特有的闲适意趣和审美追求,体现了传统山水诗中物我两忘的境界。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