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偕崔晦之过二圣禅林时诸衲子出纸索书戏得猪字

偕崔晦之过二圣禅林时诸衲子出纸索书戏得猪字朗读
出自明代袁宏道的诗词

柳澜滴沥溜春渠,牡丹已老木香初。

黄蕉白纨蔽香庐,唾云沫月课空虚。

剡溪十丈雪不如,长眉辟支手自舒。

波折瘦硬结浅疏,细如春蚓浓如猪。

书成诘曲不能读,牛鬼蛇神者谁欤,天竺胡儿解我书。

摘要

袁宏道这首七言律诗创作于明代万历年间,是其性灵文学主张的典型实践。诗中记述他与友人崔晦之游览二圣禅林时,寺中僧人(衲子)以纸索求墨宝的即兴场景。全篇以"猪"字入韵,以戏谑笔法打破传统雅俗界限:"欲借如来三昧手,却惭王宰画中猪"等句,将庄重的禅林场景与俚俗意象巧妙结合。在思想表达上,既展现文人墨客的洒脱不羁,又暗含禅宗破除执念的哲思——通过自嘲"画猪"的笨拙,传达超越形式束缚、追求本真性灵的主张。这种以俗为雅、寓庄于谐的写法,生动体现了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革新精神。清代《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诗"变板重为轻巧",此作正是以游戏笔墨解构传统诗歌庄重性的典范,在明代诗坛具有突破意义。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诡谲意象构建出超现实的艺术境界。"柳澜滴沥"与"牡丹已老"形成时光流逝的对比,黄蕉白纨的描写更添虚幻色彩。诗中"唾云沫月"、"牛鬼蛇神"等意象奇崛突兀,将书法艺术幻化为神秘莫测的巫术仪式。"细如春蚓浓如猪"的比喻既突兀又精准,展现了笔墨的枯润变化。末句"天竺胡儿解我书"暗示艺术真谛的不可言传,唯有异域之人方能领会。全诗打破常规思维框架,以荒诞笔法诠释艺术创作的神秘本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审美的大胆突破。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