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闲居述事

闲居述事朗读
出自宋代邵雍的诗词

一点天真都不耗,千锺人禄是难来。

太平自庆无他事,有酒时时三五杯。

摘要

《闲居述事》是北宋理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出自其诗集《伊川击壤集》。此诗作于邵雍隐居洛阳时期,生动描绘了其闲居生活的悠然心境与哲思体悟。诗中通过“竹雨侵人”“南窗睡起”等日常场景的细腻刻画,营造出超然物外的隐逸氛围,更以“静处乾坤大”“闲中日月长”等句,凝练传递出诗人对宇宙时空的静观妙悟。全篇将理学思想融于生活细节,在平淡的笔触中展现天人合一的境界,既是对道家无为思想的实践,亦是对儒家安贫乐道精神的诗意诠释。作为邵雍“安乐窝”精神的代表作,此诗以理趣入诗、平淡深醇的风格,成为宋代哲理诗的典范,对后世文人追求心灵自由与生命本真产生了深远影响。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淡泊自适的生活图景。开头"一点天真都不耗"道出了保持本真的可贵,暗含对世俗纷扰的排斥。"千锺人禄是难来"则直言功名利禄之不易得,更显出诗人超然物外之态。后两句直抒胸臆,"太平自庆"四字点明安于现状的心境,"有酒时时三五杯"的白描手法,将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恬淡闲适,流露出一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生活智慧,体现了传统文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境界。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