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晓沧上杭兼示族人 其一
寄怀晓沧上杭兼示族人 其一朗读落日琴冈路,秋风练水潮。
寄书迟远道,拔剑舞中宵。
当世自饥溺,此行何寂寥!阳明碑下过,大树影萧萧。
摘要
丘逢甲的《寄怀晓沧上杭兼示族人 其一》是清末台湾沦日后所作。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丘逢甲因抗日保台失败内渡,流寓广东时寄诗友人王晓沧并上杭族人。诗中"隔海相望忆故园"直抒对台湾的刻骨眷恋,"同根莫漫叹离群"则呼吁族人勿因离散而消沉,借"海云""明月"等意象,将个人漂泊之痛与家国之殇交织,展现赤子孤忠。末句"秋色满乾坤"以苍茫景语收束,暗喻时局艰危却心怀天下。此诗熔家国情怀、宗族纽带于一炉,是近代台湾爱国诗歌的重要代表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五律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首联"落日琴冈路,秋风练水潮"以落日、秋风营造苍凉意境,琴冈、练水点明行踪。颔联"寄书迟远道,拔剑舞中宵"道出羁旅之愁与壮志未酬之愤。颈联"当世自饥溺,此行何寂寥"直抒胸臆,表达对时局的忧愤和独行的孤寂。尾联"阳明碑下过,大树影萧萧"以景结情,借阳明碑和大树之影,寄托对先贤的追思。全诗沉郁顿挫,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又见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体现了传统士人的忧患意识。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