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词十三首(并客燕时到马水口及宣府之作)
边词十三首(并客燕时到马水口及宣府之作)朗读长缨办取锁娇娆,马上纤腰恐不牢。
好把鸳鸯靴上脑,倩谁双缚马鞍鞒。
摘要
徐渭的《边词十三首(并客燕时到马水口及宣府之作)》创作于他北上宣府(今河北宣化)担任幕僚期间。这组诗生动描绘了明代北部边疆的真实景象,记录了他在马水口、宣府等军事重镇的见闻与感受。诗中既有"胡儿掣马来""寒石""霜蹄"等苦寒边地的风物特写,更饱含深沉感慨:一面同情戍边将士的艰辛(如"健儿"的处境),一面尖锐讽刺军功制度的不公(如"将军"的虚名)。徐渭以文人亲历者的视角,打破了传统边塞诗的浪漫化书写,用近乎白描的笔法揭露边政弊端,表达了对戍卒命运的关切和对现实的批判。钱谦益评其诗"凿空乱道",正点出了这组诗不避锋芒、直指时弊的独特价值,展现了徐渭作为"明代李白"的狂狷气质与深刻洞察力。
DeepSeek赏析
这首小诗以戏谑笔调描绘闺中趣事,语言活泼俏皮,尽显文人雅趣。诗中以"长缨"起兴,暗喻征服之意,继而用"马上纤腰"的意象,将闺阁情趣与戎马生涯巧妙糅合,形成独特张力。"鸳鸯靴上脑"一语双关,既写实又传神,暗示女子娇憨之态。末句"倩谁双缚"更添几分旖旎韵味,使全诗在调侃中不失含蓄。诗人以简洁笔墨勾勒出闺房嬉戏的生动画面,体现了传统文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幽默表达。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