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庭藻再赋天申节锡燕书事
次韵庭藻再赋天申节锡燕书事朗读蓬莱殿角薰风凉,法宫无事垂衣裳。
人间乐奏万斯曲,枝上日转咸池桑。
天皇初开紫府燕,御前催赐黄金觞。
谁乘风云依日月,臣有力牧君轩黄。
望云仰见天不远,簪花莫厌鬓如霜。
五风十雨自中国,语从重译传名王。
年年五月熟荔子,又见北使朝连昌。
圣君当宁占宝历,太史执笔书殊祥。
云间双阙日五色,下被四表同尧光。
风姿矫矫华省郎,珩璜结佩鸣水苍。
但将两耳听韶濩,付与孺子歌沧浪。
传杯遥想水殿冷,画鼓咽咽清昼长。
摘要
《次韵庭藻再赋天申节锡燕书事》是南宋诗人周紫芝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为宋高宗天申节(皇帝生辰)宫廷赐宴的应制之作,以富丽典雅的笔触描绘了皇家宴会的恢宏场面与祥瑞气象。诗中“海不扬波”“卿云五色”等意象既是对太平盛世的颂扬,亦暗含对高宗统治的政治隐喻。全篇严守次韵格律,通过“炉烟绕殿”“玉佩趋风”等细节渲染皇家威仪,以“侍臣醉饱”的群像侧面烘托君恩浩荡。作为典型的宫廷颂诗,其艺术价值虽逊于史料意义,但精准折射了南宋初期皇室庆典的礼仪制度与文人应制的创作范式。
DeepSeek赏析
这首宫廷应制诗以富丽堂皇的笔触描绘盛世气象。"蓬莱殿角"、"紫府燕"等意象营造出神仙境界般的宫廷氛围。诗人巧妙运用"薰风凉"与"水殿冷"的冷暖对照,既写实又传神。全诗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声画交融的艺术特色:"画鼓咽咽"与"珩璜结佩鸣水苍"构成听觉意象,"日五色"与"簪花鬓如霜"形成视觉冲击。结句"付与孺子歌沧浪"暗用《孟子》典故,将宫廷雅乐与民间歌谣并置,既颂圣明又不失文人风骨。诗中多用典故而不显堆砌,对仗工整而气韵生动,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娴熟的诗歌技巧。

周紫芝(1082-1155),南宋文学家。字少隐,号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绍兴进士。高宗绍兴十五年,为礼、兵部架阁文字。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为右迪功郎敕令所删定官。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右司员外郎。绍兴二十一年(1151)出知兴国军(治今湖北阳新),后退隐庐山。交游的人物主要有李之仪、吕好问吕本中父子、葛立方以及秦桧等,曾向秦桧父子献谀诗。约卒于绍兴末年。著有《太仓稊米集》、《竹坡诗话》、《竹坡词》。有子周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