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和王校勘中夏东园

和王校勘中夏东园朗读
出自宋代晏殊的诗词

东园何所乐,所乐非尘事。

野竹乱无行,幽花晚多思。

间窥鱼尾赤,暗辨蜂腰细,树影密遮林,籐梢狂罥袂。

潘蔬足登膳,陶秫径取醉。

幸获我汝交,都忘今昔世。

欢言捧瑶佩,愿以疏麻继。

摘要

晏殊的《和王校勘中夏东园》是北宋时期的一首文人唱和之作。此诗创作于晏殊担任馆职期间,与同僚王校勘在东园消夏时互相酬答。诗中描绘了夏日东园的清幽景致,如“池凉醒别酒”“林静答新蝉”,通过亭台绿荫、幽径鸣蝉等意象,营造出士大夫闲适雅致的生活氛围。作品以含蓄清婉的笔触,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之趣的珍视与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同时暗含对仕宦生涯中难得闲暇的珍重。作为晏殊存世不多的诗作之一,它延续了其词作中“闲雅有情思”的特质,语言凝练工致,意境悠远,展现了北宋馆阁文人优雅从容的审美情趣与精神世界。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展现了文人雅士逃离尘嚣、寄情山水的闲适心境。首联直抒胸臆,点明东园之乐在于远离世俗。中四联细腻描绘园中景色:野竹幽花自然生长,鱼尾蜂腰暗藏机趣,树影藤梢交织成趣,尽显诗人观察之精微。后四联转入人事,以潘岳种菜、陶潜饮酒自喻,与友人把酒言欢,忘却时空。结尾"瑶佩""疏麻"之喻,既显高雅又不失质朴,体现了文人追求的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将隐逸之乐与友朋之谊完美融合,展现了宋代文人典型的生活情趣。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