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宅行
废宅行朗读长洲苑外连云宅,青粉垣墙高廿尺。
重楼沓阁出参差,柳絮中间影朱碧。
堂前暖霞封画栏,渊渊伐鼓催牡丹。
行人隔墙空叹息,富贵无缘容眼看。
主人但怕客不醉,白日未昏教火继。
歌童揭调尘堕梁,舞女失钗金溜地。
豪华忌久复忌盈,时革人亡一梦惊。
门前车马野花尽,地上牛羊无草生。
老奴发秃?亦双足,犹恋遗基葺茅屋。
半瓯齑粥不疗饥,西风满面吞声哭。
摘要
沈周的《废宅行》是明代吴门画派领袖沈周创作的一首现实主义诗歌。该诗通过描绘一座豪门废宅的破败景象,深刻揭示了明代中期土地兼并加剧、权贵奢靡导致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开篇以"豪家无百年"直指权贵兴衰无常,继而以断壁残垣、狐鼠横行的细节展现废宅凄凉,更借邻翁之口揭露原主人强夺民田的恶行。诗人将权贵昔日的"高堂峻宇"与底层百姓"破屋中啼饥"的惨状形成尖锐对比,痛斥"富者岂不仁,安用见为孽"的阶级压迫本质。结尾"盛衰理固然,胡为长戚戚"的感叹,既包含对历史规律的清醒认知,更暗含对统治者漠视民瘼的沉痛批判。全诗语言质朴却力透纸背,以废宅为镜照见社会病灶,体现了沈周作为文人画家深切的民生关怀,在明代讽喻诗中具有典型意义。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言古诗以长洲苑外豪奢宅邸的兴衰为题材,通过强烈对比揭示了富贵荣华的虚幻无常。诗人先以工笔描绘豪宅的奢华景象:高墙朱阁、柳絮画栏、歌舞不绝,极尽铺陈之能事。继而笔锋陡转,写时移世易后的荒凉残败:野花取代车马,牛羊啃食荒园,仅余老仆吞声而泣。诗中"影朱碧"与"无草生"、"伐鼓催牡丹"与"齑粥不疗饥"的意象对比,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结尾老奴形象的刻画尤为动人,他既是历史见证者,又承载着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深沉喟叹。全诗在华丽辞藻与凄怆语调的交织中,完成了对富贵无常的深刻讽喻,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以丽辞写哀思"的独特美学。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