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夏闲居,绝无宾客,欲寻梦得,先寄此诗
晚夏闲居,绝无宾客,欲寻梦得,先寄此诗朗读鱼笋朝餐饱,蕉纱暑服轻。
欲为窗下寝,先傍水边行。
晴引鹤双舞,秋生蝉一声。
无人解相访,有酒共谁倾。
老更谙时事,闲多见物情。
只应刘与白,二叟自相迎。
摘要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创作于他晚年辞官闲居洛阳时期。诗中描绘了晚夏时节白居易闲居在家、无人造访的孤寂景象,抒发了对宁静生活的体悟和对好友刘禹锡(字梦得)的深切思念。作品表达了作者在隐居生活中感受到的孤独与闲适交织的矛盾情感,以及渴望与友人相聚的殷切心情。白居易的诗风以朴实自然、情感真挚著称,此诗体现了他的晚年心境和闲适情怀,常被后人视为其闲适诗的代表作之一。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闲适自得的笔调描绘了隐逸生活的清趣。首联"鱼笋朝餐饱,蕉纱暑服轻"以寻常饮食衣着点出淡泊心境,对仗工整而自然。"欲为窗下寝"四句勾勒出一个与鹤为伴、听蝉鸣秋的幽居场景,暗含远离尘嚣之意。后四句转入议论,以"老更谙时事"道出阅尽沧桑后的超脱,"只应刘与白"则用刘禹锡、白居易的典故,表达对知音相得的向往。全诗语言清丽,意境闲远,在寻常物事中见高雅情趣,体现了作者晚年淡泊明志、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