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
七哀朗读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摘要
《七哀》是三国时期曹植的代表性五言诗。此诗创作于曹丕称帝后,曹植备受猜忌打压的失意时期。全诗以闺中思妇自喻,通过“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的清冷意象起兴,借“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的尘泥之喻,暗喻兄弟地位的悬殊与被迫分离的苦痛。诗人托思妇之口倾诉“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的赤诚,既是对君臣遇合的渴望,更是对骨肉亲情的深切呼唤。结尾“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的悲叹,将政治失意与人生飘零之痛推向高潮。该诗以婉转比兴手法突破传统闺怨题材,开创了政治抒情诗的新境界,被历代评家誉为“情兼雅怨”的典范,其“尘泥”意象更成为后世文人表达际遇落差的原型符号。
DeepSeek赏析
曹植《七哀诗》以明月高楼起兴,用流光徘徊为衬,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诗中"愁思妇"与"宕子妻"的形象层层递进,道尽十年独居的哀怨。"清路尘"与"浊水泥"的意象对比鲜明,既写夫妻分离的现实,又暗喻身份地位的悬殊。末四句尤为动人,思妇愿化西南风投入夫君怀抱,却恐"君怀良不开",将女子的痴情与忧虑表达得淋漓尽致。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曹植对女性心理的细腻把握,堪称建安文学中闺怨诗的代表作。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