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池春·壮岁从戎
谢池春·壮岁从戎朗读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烽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摘要
《谢池春·壮岁从戎》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追忆军旅生涯的词作。此词创作于陆游闲居山阴时期,上片以"壮岁从戎"领起,通过"气吞残虏""朱颜青鬓"等豪迈意象,再现了作者当年在南郑前线驰骋沙场的英姿与收复失地的壮志;下片陡转"功名梦断"的现状,以"沧洲""扁舟"的闲散场景与"悲歌击筑"的激烈情怀形成巨大反差,凸显了理想幻灭的沉痛。全词以今昔对比手法贯穿,在"儒冠误身"的自嘲中深藏对朝廷苟安的愤懑,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交织,最后"凭高酹酒"的祭奠之举,更将壮志未酬的悲怆推向高潮。此词被后世视为陆游爱国词风的典范,其金戈铁马之气与沉郁顿挫之风,深刻体现南宋志士的精神困境,梁启超评其"集中什九从军乐"正是对此类作品的精准概括。
DeepSeek赏析
陆游这首《谢池春》以壮阔悲凉之笔,抒写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上阕追忆昔年从戎豪情,"气吞残虏"四字尽显当年英姿,狼烟战鼓间,朱颜青鬓的少年将军形象跃然纸上。"笑儒冠"句暗含对书生意气的自嘲。下阕陡转,功名梦断后泛舟吴楚,看似闲适,实则满腔悲愤。"漫悲歌"三字道尽无可奈何之情。末句"叹流年"将个人际遇升华为对生命虚度的永恒叹息,烟波浩渺中寄寓着对收复中原的无限怅惘。全词豪放与沉郁交融,时空转换自然,展现出陆游特有的爱国情怀与生命意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