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朗读
出自唐代卢照邻的诗词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摘要

卢照邻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又名《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是初唐时期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创作于诗人旅居蜀地期间,时值重阳佳节。全诗仅四句:“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前两句以登高远眺起兴,写诗人面对苍茫山川,归乡之念与眼前风烟交织缠绕;后两句笔锋一转,道出漂泊游子的共同心境——虽在异乡共饮菊花酒,却因见鸿雁南飞而触动万里同悲的羁旅之愁。诗人通过简洁凝练的语言,将个人思归之情升华为对天下游子飘零命运的深切悲悯,既体现了重阳节俗的集体氛围,又渗透着自身宦途失意、久客他乡的孤寂感。其“万里同悲”的苍茫意境,展现了初唐诗歌由六朝绮丽向雄浑开阔过渡的特质,成为唐代羁旅诗的重要先声。

DeepSeek赏析

这首重阳节登高怀乡之作,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首句"眺山川"三字勾勒出登高远望的意境,"归心归望"的反复咏叹,将游子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积风烟"三字更添几分朦胧惆怅。后两句写他乡饮酒、共赏菊花,表面上写佳节欢聚,实则暗含天涯沦落之悲。"万里同悲"四字,将个人情感升华为普天之下游子的共同心声,鸿雁南飞的意象更强化了这份羁旅之思。全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在重阳习俗的描绘中寄寓了浓烈的乡愁,堪称节令诗中的佳作。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