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山房春事二首

山房春事二首朗读
出自唐代岑参的诗词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摘要

《山房春事二首》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创作的七绝组诗。这两首诗主题相近,均以梁园(西汉梁孝王的豪华园林)的今昔变迁为背景。第一首侧重描绘春日梁园的明媚风光,暗含怀古幽思;第二首尤为著名,聚焦于安史之乱后梁园的衰败。诗人以“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勾勒出战乱带来的荒芜景象,后两句“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匠心独运,借无知花树依旧盛开的自然之景,反衬出人迹凋零的深重悲凉,形成乐景写哀情的强烈反差。全诗通过历史遗迹的沧桑巨变,抒发了对盛衰无常的深沉慨叹,也隐含着对时代动荡、民生疾苦的忧思。尤其第二首,因其巧妙运用反衬手法和凝练沉郁的意境,被历代评家赞誉,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评其“沉痛处在后两句”,成为以景寓情、感慨兴亡的经典之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七言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春日的两种景致。前四句写春日生机,风暖日丽,蜂蝶纷飞,柳枝低垂,山花飘落,通过"乱入房""落笔床"的细节,展现春意盎然的闲适之趣。后四句笔锋一转,描绘梁园暮色中的萧条景象,鸦群乱飞,人烟稀少,唯有庭树依旧开花,以"不知人去尽"的拟人手法,道出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全诗前后对照,以乐景写哀,更显世事变迁的苍凉,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