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朗读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摘要
这首诗由唐代诗人杜甫创作,标题为《负薪行》,描绘了一位负薪老人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和对现实不公的批判。创作于安史之乱后,杜甫流离失所,目睹战乱中人民的苦难,以现实主义笔触记录了这一场景。杜甫被誉为“诗圣”,其作品以深刻的人文关怀著称,这首诗体现了他的仁爱精神和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被后世高度评价为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
DeepSeek赏析
《负盐负薪者》一文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则古代判案智慧。故事通过"同释重担"、"争一羊皮"的日常场景,巧妙展现了人性的争执与官员的明察。李惠的判案艺术尤为精彩,不直接问人而拷问羊皮,以"以杖击之"的细节动作,最终发现"少盐屑"这一关键证据,彰显了古代司法智慧的精妙。负薪者"伏而就罪"的结局,既完成了故事的戏剧性转折,又暗含了"天网恢恢"的警世意味。全文不足百字,却将人物、矛盾、解决三个环节一气呵成,体现出古代笔记小说"微言大义"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