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叹
夏夜叹朗读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
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
昊天出华月,茂林延疏光。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
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穷年守边疆。
何由一洗濯,执热互相望。
竟夕击刁斗,喧声连万方。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北城悲笳发,鹳鹤号且翔。
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
摘要
杜甫的《夏夜叹》创作于唐代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流离失所之际,面对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诗中生动描绘夏夜的酷热难耐,通过个人感受联想百姓在战争和贫困中的苦难,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和对弱者命运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体现了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被后世誉为“诗史”的典范,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DeepSeek赏析
杜甫《夏夜叹》以炎夏苦热为引,揭开了盛唐边塞将士的艰辛画卷。"永日不可暮"六句极写酷暑难耐,诗人渴望凉风而不得,只能夜开轩窗纳微凉。纤毫可见的月光下,飞虫尚且自在,反衬出"荷戈士"的困顿。诗中"穷年守边疆"与"执热互相望"的对比尤为深刻,刁斗喧天、鹳鹤悲鸣的意象,烘托出边关的肃杀。末句"激烈思时康"道出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深切期盼。全诗由己及人,由小见大,将个人暑热之苦升华为对戍边将士的关怀,体现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特质和心系天下的胸怀。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