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朗读
出自先秦:佚名的诗词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

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摘要

“朝三暮四”是一首佚名创作的诗词,其标题源自中国古代成语典故,该典故最早见于《庄子》的寓言故事,讲述养猴人以不同分配方式愚弄猴子,讽刺人性易变、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弱点。这首诗词通过引用这一主题,表达了深刻的讽刺思想:批评世人因小利而摇摆不定、被表象迷惑,忽视本质的愚昧行为,旨在警醒读者追求真实与恒定。由于作者身份不明,创作背景和历史评价无从考证。

DeepSeek赏析

此则寓言以狙公养狙之事,暗讽世人愚昧之态。文字简练而意蕴深远,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画面。"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之变,表面数字游戏,实则总量未改,而众狙竟能由怒转喜,可见其智之浅薄。作者借狙喻人,揭示世人往往为表象所惑,不识本质之理。笔法含蓄隽永,在平静叙事中暗藏讥诮,令人读后不禁莞尔而又深思。狙公之"诳",众狙之"喜",皆成绝妙讽刺,显示出作者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