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吴起守信

吴起守信朗读
出自明代宋濂的诗词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摘要

《吴起守信》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战国时期军事家吴起为遵守与朋友的约定,在雨中坚守等待的故事。创作于明朝初年,宋濂身为朱元璋朝臣和学者,旨在宣扬儒家道德观念。作品通过吴起的守信行为,表达了诚信、信义的核心思想,强调在人际交往中重诺守信的重要性,以此教化世人维护道德操守。该文以朴实生动的文风著称,被后世广泛传颂,视为道德教育的典范,宋濂的散文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体现了他作为一代文宗的教化理念。

DeepSeek赏析

这段文字通过吴起待友食饭的轶事,生动展现了"信"这一品格的深刻内涵。作者以简练的笔法描绘吴起坚持等待故人的执着,连用"不食待之"、"方与之食"等细节,凸显其重诺守信的可贵品质。末句"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点明主旨,将个人品德与统军之道巧妙关联,体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匠心。文字质朴无华却蕴含深意,既是对历史人物的褒扬,也是对诚信美德的礼赞,更暗含为政带兵者当以诚信为本的劝诫之意。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