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
题乌江亭朗读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摘要
《题乌江亭》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咏史诗。此诗作于杜牧任池州刺史期间,诗人途经乌江亭(今安徽和县东北),有感于项羽兵败自刎的历史悲剧而提笔。全诗以“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为核心,一反传统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赞美,提出尖锐批判:真正的英雄应当能忍辱负重,若项羽当年暂渡乌江重整旗鼓,楚汉相争的结局或许未定。杜牧借古喻今,既表达了对项羽刚愎自用、缺乏韧性的痛惜,更渗透着对晚唐国势衰微却无明主振作的深沉忧思。此诗以翻案笔法独树一帜,展现出深刻的历史洞察力和军事辩证思维,后世王安石《乌江亭》与之形成著名诗学对话,成为咏项羽题材中极具思想锋芒的经典之作。
DeepSeek赏析
这首绝句以兵家胜败无常起笔,气势雄浑,直抒胸臆。诗人以"包羞忍耻"四字凸显男儿气概,强调忍辱负重之可贵,用语直白却力透纸背。后两句笔锋一转,以江东才俊作结,用"卷土重来"四字收束全篇,既见希望之光,又含劝勉之意。全诗短短二十八字,却将兵家之理与人生智慧熔于一炉,既见豪迈之气,又含深沉之思,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见解与胸襟气度。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