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行成
董行成朗读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
有一人从河阳长店,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
天欲晓,至怀州。
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即下驴来!”遂承伏。
人问何以知之。
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
”捉送县,有顷,驴主寻踪至,皆如其言。
摘要
《董行成》是一首流传于唐代的民间叙事诗,作者已不可考。全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讲述怀州捕快董行成智擒盗驴贼的故事。诗中,盗贼窃驴后悠然骑行,却被董行成一眼识破,当街拦截质问。面对狡辩,董行成直指其心虚本质:"非尔行路迟,定是贼胆虚!"最终贼人认罪伏法。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突出塑造了董行成明察秋毫、断案如神的形象,展现了唐代基层官吏的智慧与洞察力。诗中"双目如烛"的比喻尤为传神,既赞颂其锐利眼光,更暗喻正义之光照亮罪恶。作为古代法制文化的生动载体,该诗在民间广为传唱,体现了百姓对清明吏治的向往,成为唐代公案文学的经典片段。
DeepSeek赏析
这段文字以简洁的笔调勾勒出唐代捕快董行成智擒盗贼的精彩故事,展现了古代侦破智慧。文中对细节的观察尤为精妙:驴身流汗暗示短途狂奔,躲闪行人暴露心虚,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盗贼的心理特征。作者善用短句制造紧张氛围,"叱曰""即下"等动词的运用使现场情景跃然纸上。结尾驴主寻来的印证,更凸显了董行成观察入微的办案才能。全文不着议论而事理自明,在记事中暗含对专业素养的赞许,体现了唐人笔记小说寓教于事的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