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聚星堂雪

聚星堂雪朗读
出自宋代苏轼的诗词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行初雪。

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

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

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摘要

苏轼的《聚星堂雪》创作于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冬,时任颍州知州。此诗是苏轼为追和欧阳修在聚星堂咏雪旧作而写,遵循“禁体物语”规则(即禁用常见雪喻如“玉、月、絮”等),以白描手法刻画雪景动态。全诗通过“静卧”“夜起”“风竹”“瓦响”等细节,生动再现了雪花由疏至密、万物渐染银装的过程,末句“遗蝗入地应千尺”更寄托了对瑞雪兆丰年的祈愿。诗中“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等句,既显观察之精微,又透出对自然之美的沉醉。该诗以独特的创作限制展现艺术功力,被历代评家誉为咏雪诗中的奇作,南宋叶梦得称其“于艰难中特出奇丽”,清代汪师韩更赞其“取境瑰奇,运笔飘洒”。

DeepSeek赏析

这首《雪》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初雪景象,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开篇"窗前暗响鸣枯叶"从听觉入笔,暗写雪落无声之状;"映空先集疑有无"则写出雪花的若隐若现,极富神韵。诗人以"风竹乱"、"霜松折"等意象,将自然景物拟人化,创造出动态的雪景图。中间"恨无翠袖"数句,流露出文人雅士赏雪的情趣。结尾处"白战不许持寸铁"用典故点出咏雪之旨,暗示诗艺当以白描取胜。全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既有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捕捉,又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体现了苏轼豪放中见细腻、平实中见奇崛的艺术特色。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