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朗读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诗词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摘要

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中秋赏月诗,可能写于他被贬谪期间,借桃源意象寄托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八月十五夜在桃源赏月的宁静美景,通过细腻的月光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深切渴望,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刘禹锡以豪放诗风著称,此诗意境深远,语言清新,在文学史上被誉为展现其艺术高度的代表作之一。

DeepSeek赏析

这首秋夜登高望月的诗作展现了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以"尘中见月"开篇,暗示身处凡尘却能心境澄明。寒露凝光、碧虚无云的描写营造出空灵清冷的氛围,最妙的是"群动悠然一顾中"一句,将天地万物尽收眼底的豪迈气概跃然纸上。后段引入道教仙境意象,云拼星动、天乐肌寒的描写充满奇幻色彩,而结尾"绝景良时难再并"又流露出对美好瞬间易逝的惆怅。全诗由实景到虚境,由当下到永恒,展现了诗人对超然境界的向往与感悟。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