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吴道子画
王维吴道子画朗读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以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摘要
《王维吴道子画》是苏轼《凤翔八观》组诗中的一首,创作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任凤翔府签判期间。当时苏轼在凤翔普门寺、开元寺观赏了唐代画家王维与吴道子的佛教壁画真迹,深受震撼而作此诗。诗中对比评述了两位大师的艺术风格:吴道子笔力雄放,“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展现恢弘气势;王维则意境清远,“祇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透出超然禅意。苏轼更推崇王维“得之于象外”的文人画境界,认为其作品“亦若诗清且敦”,蕴含诗性哲理。此诗不仅是中国绘画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首次将王维与吴道子并论,更深刻提出了“象外”的美学主张,强调超越形似的精神意蕴,奠定了文人画理论的基础,对后世文人画发展影响深远。
DeepSeek赏析
杜甫此诗以精妙的笔触展现了吴道子与王维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境界。开篇寻访名迹,引出两位画圣:吴道子雄放如海,气吞风雨,笔法快意淋漓,鬼伯蛮君的描绘尽显其磅礴气势;王维则如其诗般清雅含蓄,祇园弟子、霜竹寒根皆显静穆之气。诗人以"画工"与"象外"对比,道出艺术真谛:吴道子虽妙绝却仍囿于形似,王维则超脱技法藩篱,如仙鹤挣脱牢笼。末句"敛衽无间言"的崇敬,道出了杜甫对王维艺术境界的至高礼赞。全诗在品评中见深意,于比较中显境界,将绘画与诗歌的至高美学融会贯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