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东门之枌

东门之枌朗读
出自先秦:佚名的诗词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

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

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摘要

《东门之枌》是《诗经·陈风》中的一首佚名诗篇,创作于中国古代西周至春秋时期,源自民间歌谣传统,反映了当时陈地(今河南一带)的民俗风情。诗中通过东门外白杨树(枌)的意象,描绘了男女青年在树下相会、歌舞嬉戏的场景,表达了朴素真挚的爱情喜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优美,富有韵律感。作为《诗经》的经典作品,这首诗历来被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早期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展现了古代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DeepSeek赏析

《东门之枌》以朴素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春秋时期陈国青年男女的欢会场景。诗人巧妙地运用"婆娑"一词的复沓,既描绘出翩翩起舞的姿态,又暗含情意绵绵的韵味。"视尔如荍"的比喻清新自然,将心上人比作锦葵花,而"贻我握椒"的细节更显情意真挚。全诗节奏明快,通过"穀旦于差""穀旦于逝"的时间推移,展现了从清晨相会到携手同归的完整画面。诗人以白描手法呈现民间风情,不加雕饰却意趣盎然,充分体现了《诗经》"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