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临终诗

临终诗朗读
出自清代李鸿章的诗词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征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纷未已,诸君莫作等闲看。

摘要

李鸿章的临终诗是清末重臣李鸿章在1901年病逝前夕创作的绝笔之作,题为《临终诗》。创作背景源于他作为外交家和政治家,亲历甲午战争惨败、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国家积弱、内忧外患的境遇激发了他的深沉反思。诗中表达了他对国运衰微的悲愤与忧虑,如“三百年来伤国步”流露对中华文明衰落的痛心,同时交织着个人功过的复杂情感,如“秋风宝剑孤臣泪”体现忠臣的无奈与悔恨。历史评价上,这首诗被视为李鸿章真实心境的写照,在文学上以其真挚情感和时代印记受到赞誉,常被作为晚清历史的重要文献,反映了那个动荡时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DeepSeek赏析

李鸿章这首临终诗写得沉郁悲壮,字字血泪。"劳劳车马"四字开篇便勾勒出一位鞠躬尽瘁的老臣形象,"临事方知一死难"道尽晚清重臣的无奈与悲凉。颔联以"三百年"与"八千里"对仗,时空交错中饱含家国忧思。颈联"秋风宝剑"与"落日征旗"的意象尤为苍凉,将个人命运与王朝末路融为一体。尾联"海外尘氛"暗指列强环伺的危局,"莫作等闲看"的疾呼,至今读来仍令人警醒。全诗既有老臣泣血的忠悃,更透露出大厦将倾时清醒者的深悲,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了晚清七律的巅峰。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