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后渚
发后渚朗读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
萧条背乡心,凄怆清渚发。
凉埃晦平皋,飞潮隐修樾。
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
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
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推琴三起叹,声为君断绝。
摘要
《发后渚》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首著名诗作,写于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谪流放期间,在后渚(今江苏镇江附近)出发时抒发旅途感慨。诗中描绘了江边离别的凄凉景象,如“江寒早啼猿”等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人生漂泊的孤独以及对命运无常的哀叹。鲍照以豪放悲壮的笔触,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物,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在文学史上评价极高,被视为鲍照抒情诗的代表作,对后世如唐代李白等诗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彰显了南朝诗歌的抒情深度与艺术成就。
DeepSeek赏析
江风凛冽,秋意肃杀,诗中萧瑟之气扑面而来。"从军乏衣粮"五字道尽征人之苦,"推琴三起叹"更见离愁之深。诗人以"凉埃晦平皋"烘托征途迷茫,用"飞潮隐修樾"暗喻前程未卜。孤光徘徊,空烟升灭,既是眼前实景,亦是心中郁结。末句琴声断绝,余韵悠长,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与壮志难酬之憾,化作一声千古长叹。鲍照此作,句句含悲,字字带血,以简练笔触勾勒出乱世征人的凄苦心境,实乃南朝边塞诗之绝唱。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