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德佑二年岁旦·其二

德佑二年岁旦·其二朗读
出自宋代郑思肖的诗词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

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

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

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摘要

郑思肖的《德佑二年岁旦·其二》创作于南宋德佑二年(1276年),当时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作为南宋遗民,郑思肖在诗中抒发了深切的亡国之痛和对故国的无限思念,表达了对山河破碎的悲愤、对忠贞气节的坚守。这首诗以悲壮的语言描绘了国家覆灭的凄凉景象,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在历史上,这首诗被高度评价为宋末遗民诗歌的代表作,展现了郑思肖的文学成就和时代意义,被视为爱国文学的典范。

DeepSeek赏析

此诗以沉郁悲怆之笔,道尽亡国之痛。首联直抒胸臆,"有怀长不释"四字如铅块般压在心头,奠定全篇悲凉基调。颔联"终身只宋民"五字,掷地有声,彰显气节。颈联连发两问,读书报国之志与现实困境形成尖锐对比。尾联"荒城梅又春"最是动魄惊心,以梅开反衬国破,春色愈浓愈显悲凉。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沉,将黍离之悲、家国之思熔铸于字里行间,读之令人扼腕。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