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王墓下作
庐陵王墓下作朗读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
含凄泛广川,洒泪眺连冈。
眷言怀君子,沉痛结中肠。
道消结愤懑,运开申悲凉。
神期恒若存,德音初不忘。
徂谢易永久,松柏森已行。
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
解剑竟何及,抚坟徒自伤。
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
理感深情恸,定非识所将。
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
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扬?举声沥已洒,长叹不成章。
摘要
《庐陵王墓下作》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为悼念庐陵王刘义真而创作的哀挽诗。刘义真是宋武帝刘裕次子,与谢灵运交好,因政治斗争被权臣徐羡之杀害。义真死后葬于丹徒,谢灵运途经其墓,触景伤怀而作此诗。 全诗以"晓月发云阳,落日次朱方"开篇,通过旅程时间与空间的推移,引出"含凄泛广川,洒泪眺连冈"的悲怆场景。诗人伫立墓前,以"眷言怀君子"直抒对故友的深切追思,继而借"延伫""徘徊"的动作与"陇树""山云"的苍茫意象,烘托出绵延不绝的哀思。尾联"举声泣已沥,长叹不成章"更以哽咽难言的泣诉,将悲痛推向高潮。 此诗突破谢灵运惯常的山水诗范式,以真挚沉痛的情感内核与凝练深沉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对政治迫害的控诉和对知交零落的巨恸。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评其"深情素气,溢于文墨",清代方东树更赞为"哀恻至性语,缠绵悱恻,字字血泪"。作为南朝悼亡诗典范,其以景衬情的手法与悲慨深沉的格调,深刻影响了后世悼亡文学的发展。
DeepSeek赏析
这首悼亡诗以哀婉之笔,抒发了诗人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开篇"晓月""落日"的时空转换,奠定了全诗悲凉基调。"含凄""洒泪"的直抒胸臆,更见哀思之深。诗中"道消""运开"的对比,暗含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松柏森已行"的意象运用,既赞友人高洁品格,又寄托永恒追思。结尾"举声沥已洒"的细节描写,将抽象情感具象化,使悲痛之情跃然纸上。全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在古典悼亡诗中别具一格,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与深沉的情感世界。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