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彭衙行

彭衙行朗读
出自唐代杜甫的诗词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

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

参差谷鸟吟,不见游子还。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

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

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

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

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

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

少留周家洼,欲出芦子关。

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

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

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

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

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飧。

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

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欢。

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

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

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

摘要

杜甫的《彭衙行》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约757年),当时杜甫为躲避战乱从凤翔逃亡至鄜州,途经彭衙地区,亲身目睹了战火肆虐下的民生凋敝。这首诗以沉痛笔触描绘了逃亡途中的苦难景象,如饥民流离、战场景象,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悲愤控诉、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国家和平的渴望,体现了杜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关怀。作为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它被后世誉为“诗史”的典范,展现了唐代社会动荡的真实画面,历代评论家推崇其艺术感染力与历史价值,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发展。

DeepSeek赏析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记述了诗人逃难途中的艰难遭遇与得遇友人的温暖相助。开篇即点明背景,战乱中举家北迁,月夜行于彭衙道上的凄惶,饥寒交迫中幼女啼哭、小儿索食的细节尤为揪心。"痴女饥咬我"等句白描手法精妙,将乱世中百姓的生存困境刻画入微。后半部分笔锋一转,描写孙宰雪中送炭的情谊,从濯足招魂到设宴款待,层层递进展现患难真情。"誓将与夫子"二句直抒胸臆,与前文艰辛形成强烈反差,凸显人性光辉。末句"飞去堕尔前"的痴想,更见思念之深。全篇叙事与抒情交融,细节真实动人,在平实的记述中蕴含着对民生多艰的悲悯和对真挚情谊的礼赞,展现出杜甫诗歌"诗史"般的写实风格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