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蓟北归
自蓟北归朗读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摘要
高适的《自蓟北归》是其早期边塞诗代表作之一,创作于诗人游历蓟北(今河北北部)后南归途中。开元年间,高适北上蓟门投军未果,亲历边塞军旅生活,目睹士卒艰辛与战争残酷。全诗以"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开篇,通过"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等雄浑意象,勾勒出苦寒苍凉的边塞图景,更以"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暗讽将领冒进导致的惨重伤亡。诗中"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二句,既抒发了对戍边将士的深切悲悯,也寄托了自身壮志难酬的孤愤。此诗继承了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以质朴劲健的笔触揭露战争创伤,展现忧国忧民的情怀,为盛唐边塞诗注入深沉厚重的人文关怀,对后世战争题材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DeepSeek赏析
这首边塞诗以雄浑苍凉的笔触勾勒出北地战场的萧瑟景象。开头两句通过"驱马"、"北风"、"边马哀"等意象,营造出悲壮氛围。中间四句展现辽阔的边塞风光与惨烈的战事,"苍茫"与"豁达"形成鲜明对比,"五将深入"而"前军半回"暗示战争的残酷。末两句以"长剑独归"的孤寂形象,道尽将士壮志难酬的悲愤。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边塞诗特有的豪迈气概,又饱含深沉的人生感慨,展现了高适早期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