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斜川
游斜川朗读辛丑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同游斜川。
临长流,望曾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
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
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有爱嘉名。
欣对不足,率共赋诗。
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
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开岁倏五日,吾生行归休。
念之动中怀,及辰为兹游。
气和天惟澄,班坐依远流。
弱湍驰文纺,闲谷矫鸣鸥。
迥泽散游目,缅然睇曾丘。
虽微九重秀,顾瞻无匹俦。
提壶接宾侣,引满更献酬。
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中觞纵遥情,忘彼千载忧。
且极今朝乐,明日非所求。
摘要
陶渊明的《游斜川》是他归隐庐山后创作的一首田园诗,创作背景源于他辞官隐居期间游历斜川(庐山附近)的经历,描绘了山水美景和宁静生活。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深切热爱和隐逸情怀,倡导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心灵自由与和谐,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历史评价上,陶渊明被誉为中国田园诗派的奠基人,这首诗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以其清新质朴的语言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影响了后世文学,被尊为古典诗歌的典范。
DeepSeek赏析
陶渊明此诗作于正月五日,记录与邻人同游斜川之乐。开篇点明时序,以"吾生行归休"道出生命易逝之感。中间写景清新,"弱湍驰文纺,闲谷矫鸣鸥"二句尤妙,以流动的水纹喻织锦,以鸥鸟鸣叫显山谷之幽,尽显自然之趣。后段"提壶接宾侣"写宴饮之乐,但结尾"明日非所求"又归于超然,体现了诗人既享受当下又超脱俗务的人生态度。全诗在写景叙事中渗透着对生命短暂的感伤,却以豁达心境化解,展现了陶诗特有的平淡中见深致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