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桂三首
东城桂三首朗读苏之东城,古吴都城也。
今为樵牧之场。
有桂一株,生乎城下,惜其不得地,因赋三绝句以唁之。
子堕本从天竺寺,根盘今在阖闾城。
当时应逐南风落,落向人间取次生。
霜雪压多虽不死,荆榛长疾欲相埋。
长忧落在樵人手,卖作苏州一束柴。
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摘要
《东城桂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东城桂花的芬芳与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白居易以平实而真挚的语言,寄托了对宁静时光的珍惜、对人生短暂易逝的感慨,以及追求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的心境,体现了他晚年诗作中常见的超脱与自适情怀。
DeepSeek赏析
白居易这三首绝句以桂树为喻,寄托了诗人对人才遭际的深沉感慨。首章以"天竺寺"与"阖闾城"相对,暗喻桂树本是仙品,却沦落尘世。次章"霜雪压多虽不死"写桂树坚韧,却仍恐被樵人砍伐,道出了贤才困厄的忧思。末章突发奇想,借问嫦娥之语,将桂树的命运与月宫相联系,在幽默中透出对理想归宿的向往。全诗语言平易却意蕴深远,通过桂树的三种境遇,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诗人对人才不遇的惋惜之情,展现了白诗通俗中见精深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