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游鱼
观游鱼朗读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摘要
白居易的《观鱼》是他晚年隐居洛阳时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他远离官场、享受闲适生活的心境。诗中通过描绘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动的生动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无拘无束、宁静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扰的厌倦。白居易的诗风以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著称,这首作品虽非其最宏大的诗篇,但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受到后人赞赏。
DeepSeek赏析
白居易这首小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味深长。诗人闲步池畔观鱼,恰遇孩童垂钓,两种截然不同的爱鱼方式形成鲜明对比。前两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日常场景,后两句则通过"施食"与"垂钩"的行为对比,揭示出人性中善与欲的永恒矛盾。诗人用最简练的二十八字,既展现了自己悲悯万物的仁者之心,又暗含对尘世功利之心的淡淡讽喻。这种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正是白居易晚期诗作的显著特征,在寻常生活中发掘深邃哲理,在轻描淡写间流露真情实感。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