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雨雪曲

雨雪曲朗读
出自南北朝江总的诗词

雨雪隔榆溪,从军度陇西。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摘要

《雨雪曲》是由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著名诗篇。卢照邻是初唐四杰之一,此诗写于他漂泊异乡的旅途之中,背景源于其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反映了当时士人的孤寂与无奈。诗中通过描绘雨雪纷飞的凄凉景象,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如“雨雪霏霏”的意象,象征了旅人的漂泊与内心的苦闷。在历史评价上,这首诗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成为初唐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卢照邻抒情艺术的卓越成就,后世文人如杜甫等对其多有赞誉,认为它深刻体现了唐诗的早期抒情风格。

DeepSeek赏析

这首边塞诗以简洁凝练的笔触勾勒出从军陇西的艰苦景象。首联"雨雪隔榆溪"以自然阻隔暗示行军之难,"度陇西"点明地域特色。颔联"狐迹"与"马蹄"相对,烘托战场诡异氛围。颈联"旗彩坏"与"鼓声低"形成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压抑,暗示战事不利。尾联"愁云"与"迷路"的意象叠加,将个人愁绪与军事困境融为一体。全诗善用叠词"漫漫""苍苍",增强了苍凉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深切同情。

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字总持,祖籍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出身高门,幼聪敏,有文才。年十八,为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迁尚书殿中郎。所作诗篇深受梁武帝赏识,官至太常卿。张缵、王筠、刘之遴,乃一时高才学士,皆对江总雅相推重,与之为忘年友。侯景之乱后,避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陈后主时,官至尚书令,故世称“江令”。任上“总当权宰,不持政务,但日与后主游宴后庭”,“由是国政日颓,纲纪不立”(《陈书·江总传》)。隋文帝开皇九年(589)灭陈,江总入隋为上开府,后放回江南,去世于江都(今江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