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

塞下曲四首·其一

塞下曲四首·其一朗读
出自唐代常建的诗词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摘要

常建《塞下曲四首·其一》是唐代边塞诗名篇。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当时唐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时有战事,但亦存在和平往来。诗中通过"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的意象,描绘了边疆民族带着玉帛朝觐后归去的场景,暗喻民族和解的理想状态。后两句"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以宏大意境展现战争阴霾消散、日月清辉普照边关的和平图景,表达了诗人对消除战争、实现边疆安宁的深切期盼。全诗语言凝练,意境高远,在豪放的边塞诗中独树一帜地传递出反战思想。明代胡应麟赞其"句格壮丽",清代沈德潜称"句亦吐光",凸显了其以简驭繁的艺术魅力与超越时代的和平理想。

DeepSeek赏析

这首边塞诗以汉朝与乌孙和亲的历史为背景,展现了一幅和平安定的边疆画卷。前两句通过"玉帛"与"乌孙"的意象,勾勒出边塞民族归顺中央的场景,暗含政治智慧。后两句以"天涯静处"的辽阔意境,将战争的硝烟转化为日月的光辉,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全诗四句一气呵成,在简练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思考与人文关怀,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特有的豪迈气度与和平理想。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