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地司空原言怀
避地司空原言怀朗读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伦。
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
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
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俟乎太阶平,然后托微身。
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
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摘要
《避地司空原言怀》是唐代诗人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年)避乱司空山时所作的五言古诗。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为躲避战祸辗转至舒州司空山(今安徽岳西境内),此诗即创作于这段流离岁月中。开篇以"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纶"暗喻时局动荡,继而通过"雪霁万里月""倾曦复亭午"等壮阔意象,既抒发了对山河破碎的忧愤,又流露出超然物外的隐逸之思。诗中"终当游五湖,濯足沧浪泉"的结语,更彰显了诗人身处乱世仍坚守高洁品格、向往精神自由的心志。全篇将个人命运与家国之痛交织,现实忧愤与求仙遐想并存,深刻展现了李白在乱世中矛盾而复杂的思想世界,是其避乱题材诗作的重要代表。
DeepSeek赏析
李白这首《避地司空原言怀》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与高洁的品格。开篇以刘琨、祖逖的典故,暗喻乱世英雄的悲剧命运,反衬出自己避世皖水的选择。诗中"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一联,以宏阔的意象勾勒出澄明意境,体现了李白特有的浪漫笔法。后半部分转入道家追求,金鼎炼丹、攀星戏河的意象群,既是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更是对精神自由的执着。全诗在现实避世与神仙幻想间跳跃,最终归结于"保清真"的精神旨归,展现了李白在安史之乱后既忧时伤乱,又超然物外的双重心态。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