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高
巫山高朗读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梁汤汤回回。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摘要
《巫山高》是汉代乐府诗中的一首佚名作品,属《铙歌十八曲》之一。此诗以“巫山高”起兴,通过描绘巫山险峻难越、淮水奔流深广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远行者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与阻隔难归的愁绪。诗中“我欲东归,害梁不为”“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等句,以质朴语言道出欲归不能的无奈与哀伤,情感真挚动人。其反复咏叹的章法和苍茫悠远的意境,体现了早期乐府民歌的抒情特色。此诗不仅开创了以“巫山”意象寄托羁旅愁思的文学传统,更对后世文人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堪称中国山水羁旅诗的早期典范。
DeepSeek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以"巫山""淮水"起兴,勾勒出一幅高深难越的山水图景。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高以大"与"难以逝"形成鲜明对照,暗示归途的艰难险阻。"我欲东归"三句直抒胸臆,以诘问语气强化了羁旅之愁。末四句写临水远望、泪湿衣襟,将游子思归的深情推向高潮。"汤汤回回"的水流意象,恰如诗人曲折的归思,结尾"谓之何"三字收束全篇,留下无尽怅惘。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特色。